宿迁学院2024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我校一流创建全面启动年、硕士点建设重点突破年、改革创新深化攻坚年、平安建设巩固提升年、党的建设强基创优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高度来看宿院、从建设教育强省的发展大势来看宿院、从创建一流高校的目标任务来看宿院,锚定“两聚一创”目标任务和“三步走”战略安排,秉承“三为”办学理念,弘扬“三创”宿院精神,加快建设地方性、有特色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宿迁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强化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 全面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化用好“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实施红色文化润心田“十大工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牵头领导:田一聚 许立春 李明建 牵头部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 协办部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2. 全面深化基层党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导向,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深入实施基层党支部质量提升“十大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开展“标准+示范”创建活动,获批1个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深入实施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五融五力”行动,大力推进产业链党建联盟建设。深入实施强基创优“211”培育计划,不断深化基层党建“一院一品、一支部一特色、一党员一旗帜”创建活动,统筹推进教师党员先锋工程、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机关党员服务工程“三大工程”。(牵头领导:田一聚 许立春 牵头部门:党委组织部 协办部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3. 全面建优干部队伍。优化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注重设计赛道、强化择优比选、推动能上能下。加大“宿新锐”培养选拔力度,实施年轻干部“889”工程。深入实施政治素养、专业素质、实践素能“三提升”计划,分层分类抓好干部培训。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加强对“一把手”和重点岗位干部的管理监督,推动干部在一流创建、硕士点建设、改革创新、服务师生一线练就真本领、提高适岗力。(牵头领导: 许立春 牵头部门:党委组织部 协办部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4. 全面坚持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有序开展校内巡察、廉政风险点排查,围绕经费使用管理、后勤招标等工作开展专项巡察。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紧盯职称评聘、工程招标、学术论文等重点领域,深化源头治理。持续开展“校园廉洁文化周”活动,定期举办“西楚清风”大讲堂,推行“望闻问切防”工作法,建设师生满意、社会认可的“廉洁宿院”。(牵头领导:刘立新 牵头部门:巡察办公室、纪委办公室 协办部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5. 全面做好统战群团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加强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省级红石榴家园创建工作,做好为侨服务和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努力画好最大同心圆。扎实做好教代会、工代会换届选举工作,发挥两级教代会、工代会作用,做好提案落实工作。深化学校共青团组织改革,打响志愿服务品牌,在省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3项,金奖1项。(牵头领导:丁红燕 侍旭 陆海霞 牵头部门:党委统战部、工会、团委 协办部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二、强化目标引领,全面启动一流创建
6. 实施专业内涵提升工程。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新专业评估、综合评估等各类评估,全面推进专业认证三年行动计划,做好英语(师范)、小学教育两个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查工作,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ASIIN国际认证工作,组织9个工科专业提交工程教育认证申请、4个师范专业提交师范类专业认证申请,完成24个专业的校内专业认证工作,新增省级专业项目3个以上,持续推动教学质量改进。(牵头领导:郭照冰 牵头部门: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处 协办部门:各二级学院)
7. 实施产业学院提优工程。大办特办产业学院,全面对接宿迁市15条重点产业链,逐步做到一个产业链建成一个产业学院。强化现有产业学院动态考核管理,重点培育京东现代产业学院、华为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重点建设“京东智慧电商物流产教融合基地”“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打造示范性产教融合平台。(牵头领导:郭照冰 牵头部门:教务处 协办部门:科技处、服务地方办公室、各二级学院)
8. 实施教师教学提质工程。通过以训促教、以赛促教、以研促教,开展优秀教师观摩课、院长(主任)示范课以及各种教学沙龙、培训研讨等活动,持续提升教师能力。深入实施“西楚学者”培育计划,搭建教师发展平台,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新增省级教学平台2个以上,全面提升我校整体教学水平。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建设一批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获批省级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不少于1个。(牵头领导:郭照冰 牵头部门:教务处 协办部门:人事处 各二级学院)
9. 实施创新创业提档工程。聚焦“三大赛”,选准好团队、建设好平台、培育好项目,打造“智能机器人、三维数字化、金相技能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一批有宿院学科专业特色的竞赛品牌。高质量承办好江苏省第十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完善学科竞赛“一院一品”“一专一赛”工程,组建学科竞赛特色实验班,力争A类学科竞赛获奖230项以上,在高等学会发布的学科竞赛排行榜上进入前280名,力争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实现国赛获奖突破。(牵头领导:侍旭 郭照冰 牵头部门:创新创业学院 团委 协办部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10. 实施实践教学提效工程。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课题、进团队、进实验室、进企业、进园区,培养具有宿院特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全面落实课程“十百千工程”,打造“宿院优课”,重点推进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丰富数字化资源、新形态教材建设等,实现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以上,新增省级一流课程、产教融合型课程12门以上,省部级教材项目(获奖)2项以上。(牵头领导:郭照冰 牵头部门:教务处 协办部门:科技处、各二级学院)
11. 实施教学成果提级工程。加强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培育,对校内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调查摸底,组建高水平团队,对全校资源进行整合,联合申报、拓展赛道,构建“研究、培育、凝练、推广、保障”教学成果培育全链条工作机制,实现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取得突破,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认定发布的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30项以上,其中国家级5项以上。(牵头领导:郭照冰 牵头部门:教务处 协办部门:各二级学院)
三、强化重点突破,序时推进硕点建设
12. 聚焦人才招引重点。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50人,其中35周岁以下优秀博士不少于25人、领军人才1-2人。深化拓展与大科园、斯迪克、奇纳新材料等园区、企业合作,实现人才“双落户”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人。修订实施《西楚学者人才工程》,培育省市级人才后备梯队不少于35人、团队5个。(牵头领导:童毛弟 牵头部门:人事处 协办部门:发规处(服务地方办公室)、科技处、各二级学院)
13. 破解科研经费难点。聚焦科技攻关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全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10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5项以上,完成科研成果转化金额220万元以上,科研到账经费不少于6000万元。围绕国家、省部级基金申报工作计划安排,认真做好项目政策解读、申报辅导、形式筛查、答辩预演等项目申报跟踪服务工作。(牵头领导:丁红燕 牵头部门:科技处 协办部门:各二级学院)
14. 夯实学科建设基点。全面推进重点学科、一流学科建设,培育优势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重点打造5个冲击省“十五五”立项的重点学科,力争在一流学科申报立项上实现新突破。实施硕建点动态调整,重点培育硕建点3个,并加强对硕建点学科的指导,确保3个校级硕建点审核指标基本达标。(牵头领导:丁红燕 牵头部门:研究生处 协办部门:科技处、教务处、学工处、发展规划处、各二级学院)
15. 撬动联合培养支点。深化与省内外联培高校合作,全年新增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以上、联合培养研究生20人以上。逐步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做好联培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为申报硕点打下坚实基础。(牵头领导:丁红燕 牵头部门:研究生处 协办部门:学工处、各二级学院)
四、强化学生为本,加快创建锦囊品牌
16. 落实落细“锦囊工程”。坚持把“锦囊工程”作为学生工作的总牵引、总抓手。聚焦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主题主线,从资源供给、荣誉激励、职业指导入手,合理选择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做到一生一策、量体裁衣。坚持协同育人,将锦囊工程与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党的建设相融合。探索创建品牌,强化内涵建设,培养一批名生、名师,形成一套好制度、好机制,做到在省内有影响、全国有声音。(牵头领导:侍旭 牵头部门:学工处 团委 协办部门:各二级学院)
17. 持续擦亮“三考”品牌。加强对考研考编、从业职业资格证及能力等级证书等指导服务,构建校院两级教学与学工联动机制,加强外语能力、通识教育和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教学,实现2024届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不少于550名,2024级新生英语四级首考通过率不低于92%。(牵头领导:侍旭 牵头部门:学工处 协办部门: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继续教育学院、各二级学院)
18. 强化招生就业工作。完善招生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提升招生宣传工作实效,完成“阳光录取”,实现我校2024年招生计划总数达5500人以上。扎实开展“访企拓岗”工作,做好就业帮扶,常态化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中小型行业招聘会、重点企业宣讲会,实现2024届毕业生初次和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不低于75%和95%,获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牵头领导:侍旭 牵头部门:学工处 协办部门: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五、强化地方面向,服务宿迁彰显担当
19. 聚焦服务重点。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支持宿迁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依托,以服务宿迁“三联三融”“十大星火计划”为抓手,聚焦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在理论研究、建言献策、提供咨询中发挥作用、当好智库。聚焦历史文化传承,在西楚文化、运河文化、酒文化等宿迁特色文化建设中发出更多宿院声音、提供更多宿院方案。聚焦企业需求,在科技研发、政策咨询、管理培训上加强合作,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全年签订10份以上校地企战略合作协议,并推动已签协议的落实。(牵头领导:童毛弟 牵头部门:服务地方办公室 协办部门:科技处、各二级学院)
20. 精准服务举措。有组织组建大团队,打破以学院、学科为单位的科研组织体系,培育省级、校级和院级三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打造2个省级以上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有组织共建大平台,通过“校校+”的合作模式,参与在宿平台建设,力争获批省级科研平台、智库或团队7个以上。有组织攻坚大项目,联合企业开展集中攻坚,帮助宿迁企业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00篇,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不少于10项,获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人文社科类成果不少于5项。(牵头领导:丁红燕 牵头部门:科技处 协办部门:服务地方办公室、各二级学院)
21. 拓展服务成效。围绕提高与宿迁产业布局的契合度,紧扣宿迁“615”产业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契合度力争达到70%。围绕提高人才培养精准度,通过名师互聘、教材共编、人才共培,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毕业生留宿率达到18%以上。围绕提高科研产出贡献度,全面推进产学研融合、校地企合作,努力实现横向项目、合同金额、到账经费三个指标年均增长不少于30%。(牵头领导:丁红燕 侍旭 郭照冰 牵头部门:科技处 教务处 学工处 协办部门:服务地方办公室、各二级学院)
六、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攻坚治理效能
22. 推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持续推进深化综合改革第一批重点改革方案落地落实,制定第二批改革任务清单。加强改革成效评估,将重点改革任务列入年度督查计划和校内巡察工作重点,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确保改革取得实效。(牵头领导:田一聚 童毛弟 牵头部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发展规划处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23.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3421”行动计划为抓手,打破学科边界,打通学院壁垒,探索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推动招生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有效衔接,推进书院制、冠名班、卓工班、竞赛班等育人模式改革实践,研究出台《宿迁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牵头领导:郭照冰 牵头部门: 教务处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24. 探索建立教师评价机制。以第二轮岗位设置与聘用为契机,构建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以激励为抓手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考评上制定个性化、可量化的考核体系,充分释放人才集聚红利。(牵头领导:童毛弟 牵头部门:人事处 协办部门:教务处、科技处、质评处、各二级学院)
25. 加大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力度。强化校院两级管理,完善学校宏观决策、部门组织协调、学院实体运行的治理模式,研究制定下放权力具体实施方案,赋予二级学院实质性人财物管理自主权,提高二级学院管理效能。(牵头领导:田一聚 童毛弟 牵头部门:发展规划处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26. 持续优化目标考核改革。全面对接省考指标体系,以精准分类、突出重点、强化运用为导向,优化完善目标考核办法,合理设置目标任务,努力形成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工作导向。(牵头领导:田一聚 童毛弟 许立春 牵头部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27.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提高师生满意度为目标,以破解制约后勤服务水平、服务效率等突出问题为导向,对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商超百货等后勤服务功能进行整合优化,控制运行成本,提升服务效能,让广大师生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确保全年实现创收不少于1050万元。(牵头领导:施正荣 牵头部门:后勤处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七、强化底线意识,着力构建平安体系
28. 健全安全责任体系。按照“分级负责、分工负责、属地负责”原则,着力构建全覆盖、全过程、全链条的安全责任体系,形成“明责、履责、追责”的责任闭环。对国家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等各类安全问题、安全责任层层分解细化,具体到人到事到点位,确保创成“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牵头领导:田一聚 施正荣 牵头部门:保卫处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29. 完善预防应急机制。抓紧抓实各类安全风险研判、分析和排查,做好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常态化开展消防逃生演练,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切实做到应急处置有方案、有人员、有设备、有演练。(牵头领导:田一聚 施正荣 牵头部门:保卫处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30. 培育校园安全文化。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安全文化活动和安全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凝练富有宿院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精神,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大安全”文化氛围,打响擦亮平安宿院品牌。(牵头领导:田一聚 施正荣 李明建 牵头部门:保卫处 党委宣传部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八、强化服务保障,筑牢发展基础支撑
31. 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围绕《宿迁学院迁建协议》,策应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配合宿迁市宿迁学院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全过程参与新校区建设监督管理。按照市委、市政府宿迁学院新校区建设“主体完工”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内部装饰、智能化信息建设、室外工程等专项工程现场对接,配合指挥部和代建方做好会审、招标等各项工作,切实推进人才公寓以及周边配套建设,提前谋划搬迁基础工作,确保如期搬迁,投入使用。(牵头领导:施正荣 刘立新 童毛弟 牵头部门: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32. 做好财务与资产工作。加强预算和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学校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确保教学投入度不低于81%,财政教育支出预算执行进度不低于98%。积极策应和争取上级预算外资金,争取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盘活存量资产,尝试实行房产“定额配置、有偿使用”制度,加大对招标采购工作监管力度,确保招标采购“花好钱、办好事、不出事”。确保在年度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排名中至少进位3名次。(牵头领导:施正荣 童毛弟 牵头部门:财务处、国资处、招投标办公室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33. 深入拓展继续教育。做好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宣传、招生管理和评议工作,新增培训项目5项,全年培训收入不低于500万元,新增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种10个。做好成教招生宣传工作,新增成教招生专业2个,完成招生数900人。依托二级学院自身学科优势,打造“一院一品”培训项目。(牵头领导:丁红燕 牵头部门:继续教育处 协办部门:财务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34. 提升审计整体效能。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资金,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增强规范意识,提升资金使用规范与效益。(牵头领导:潘志明 牵头部门:审计处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35. 用心用力服务师生。持续开展为师生办实事“双十”项目,做好精准赋能助“三考”、大咖云课强素养等师生普遍关心的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师生幸福感、满意度。深入推行“校领导联系基层十个一”机制,常态开展“校领导接待日”活动,畅通“书记信箱”“校长信箱”意见收集渠道,完善校内“一键通”问题反馈机制,确保师生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全面构建“困难学生、受灾学生、孤儿学生”三类群体救助体系。深化学生服务中心建设,增设身份证办理等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学生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站式办理。(牵头领导:田一聚 丁红燕 侍旭 牵头部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工会、学生工作处 协办部门:各部门、各单位)